铜之家今日铜价小说(今日废铜最新行情)

 问答     |      2022-12-06 12:47

  这是第4287期原创第一篇,5k+字

  莆田文关注朋友圈ID: qspyq 2015

  倒置2021

  回顾一年前,展望2021年的经济和投资形势,乐观情绪弥漫在各个层面。当时,经济活动在2020年从疫情的影响中迅速恢复,全球复苏的不均衡促使中国出口飙升,这促进了对经济的乐观情绪。股市红火,实业和金融都赚钱。

  一年后,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很多行业和人都很悲观。这种从乐观到悲观的快速转变令人震惊,主要是由于2021年的一些重大“逆转”。

  比如实体经济层面,2020年底,房地产形势依然很好,房价一片红火。到了2021年下半年,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行业,占据了很大的经济份额,成为了一个大债务,一个大问题。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建材、建筑、工程、房产中介,日子都不好过。今年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再比如,原本满负荷生产的制造业,被突如其来的“停电”吓出一身冷汗。直播和短视频是疫情后的新兴行业。近日,维雅通过整顿违规账户,年底被罚款13亿元,宣告野蛮生长结束。在打破垄断和“互联互通”的主题下,曾经辉煌的互联网巨头被罚排队,裁员也不容易。

  反转之后,又是年底难过。由于中小学实行“双减”,教育培训行业2021年被团里淘汰,要探索“再就业”的方向,担心给家长退费,给员工找出路。其惨烈程度就像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名言:“毁了你又有什么关系?”

  关于如何度过难关最神奇的一幕发生在被遗忘的乐视微信官方账号上,其标题写着:

  “乐视年底有三件喜事:加薪、不裁员、支持三胎。在不考虑历史债务影响的情况下,乐视最新的运营数据实现了运营利润和现金流的平衡,这是乐视雷霆风暴以来的第一次。”粉丝在评论区留言:“用了很多年的乐视,真好。我好想老贾”。贾还没回来。他五个月前在美国上市。

  乐视其实挺过来了。它是怎么活下来的?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但这个冬天,更现实的预期是,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会活下来,“新”的老的会少一些。

  做生意无论如何都不简单。抱怨是没有用的,转型改革的痛苦必须要承担。宏观上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是什么,微观上怎么做才能赚钱?这两个永恒的问题在2021年显得尤为迫切。

  以上是关于产业经济和产业。在金融市场,2021年是非常难赚钱的一年,因为经济反转的映射。

  从资产类别来说,在股市,2020年大部分人都在拿回利润,不容易亏钱。虽然2021年上证综指基本持平,但2021年初的乐观情绪在6月后已经消失。明星股票下跌30%或50%并不罕见。吃药喝水无效、瞬息万变的煤炭等上游板块波动较大。机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很难把握。只有新能源依然脱颖而出。

  港股遭遇大熊,恒生指数全线%,估值进入历史低位,新股频频破发。美国股票的投资者大多投资互联网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却踩着行业的雷,陷入了无标的投资的境地。

  在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领域,过去流行的互联网、教育基金不知道去哪了,赛道没了。上一堂关于产业政策风险的大课很难,但学费太高了。

  在大宗商品领域,上半年,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从那以后,美国的铜、煤、能源、原材料和通货膨胀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暂时通货膨胀的理论被推翻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兴奋,但又想赚钱。

  在其他替代投资领域,比特币在5月份创出6万美元新高后,中国全面禁止比特币挖矿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数字货币这个曾经天天发大财的行业彻底全军覆没。

  重要见解

  2021年,戏剧性的大悲大喜大逆转,刚刚完成了一个循环。如果没有让2021的感悟有多深有多痛,让它有更多启发未来的意义,那对不起过去一年的过山车之旅。2021年最重要的洞察,也是对“周期”的更深理解。

  就像周期玄学的“命”和“运”,抓住周期,顺顺利利;反周期,螳臂当车。记得中学时读过,说资本主义世界诞生以来,每七八年就有一次经济危机。著名的股市周期王周金涛在他的遗言中说:生命是一个波浪,轮回是永恒的。

  循环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不是天干地支,是动物名。2021年这些反转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市场实行了40年的一个终极规律——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是由政策主导的。

  这条规则在2021年恢复的路径是:

  一季度面对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现实威胁,果断出台政策,逆周期调整,货币政策收紧,产业政策加码;

  第二季度,各项政策层层推出;

  到三四季度,政策的功效完全释放,经济下行。

  如今,许多经济学家呼吁放松政策。

  “放了就乱,收了就死”是十几年前经常被提起的一句话。这么多年过去了,社会治理水平大大提高了,这句话还是应验了。

  这种反周期调整的时机已经到位。以大众最关心的房地产价格为例。如果错过了一季度的调控时机,让市场在全球货币释放和通胀预期下自由发挥几个月,那么现在的房价会涨得更高,就像2015-2016年的房价暴涨周期一样。调控的作用立竿见影,非常好。

  如果调控的力度对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稳定的房价,稳定的房地产行业。没想到矫枉过正,用力过猛。银行大面积停止房贷,房地产交易进入冰点,行业因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叠加而陷入全面困境。

  任何行业、任何投资都需要提高对政策风险和机遇的把握能力。2021年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如何从全球视角深入理解国家政策并跟随趋势。该政策不仅将经济质量视为一个变量。何时制定政策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社会、政治和国际形势的综合结果。滴滴上市事件、海外上市VIE问题、互联网反垄断、医疗行业“双降”、“集体购买”、数字货币被禁都有这样的背景。

  其次,要判断周期性波动的长度和深度。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是经济上升周期,2021年初到现在是下降周期。现在,很多政策又在放松,这意味着明年将迎来一个上行周期。中国周期转换的时间跨度比预期的要短。快速的周期性变化造成了2021年的逆转和困难。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的周期,会发现很多不同之处。有时候两者正好相反,一个在收紧,一个在放松。美国吵了一年,还在纠结什么时候加息,而中国在2021年两次降息。现在讨论的是经济稳定和风险防范。这种“中美一松一紧”的情况以前也偶尔出现过。

  直观来说,中国周期数可能比美国多。美国的经济波动比中国大。比如美国现在通货膨胀接近7%,却没有加息。从历史上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45年里,美联储只有7次加息周期,最短的为11个月,最长的为48个月。一个从松到紧、从紧到松的周期需要四五年,比中国长很多。

  有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中分工地位不同的原因,也有中美宏观调控思路和出发点不同、国情不同的原因。中国追求“稳定”,对“不稳定”的容忍度低,波动幅度小。就像中国和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抗疫政策。企业要安排生产,进行财务投资,需要预测经济周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全球经济周期的差异,并顺势而为。

  最后,回归对投资的理解。频繁的周期性变化需要更深的忍耐力。耐力的第一个内涵:乐观时保持清醒,不要盲目扩大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空间应对由周期决定的、必然会到来的困难。而政策周期是不可抗力,企业和投资者只能适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好的将军需要根据乐观、悲观、中立三种可能来分析未来。每种可能性都要多走三步,兵力部署。如果每一步都是对的或错的,应该怎么做?一般来说,人很难看一步。他们不会考虑第二步,更不会考虑第三步。

  耐力的第二个内涵是不出手的能力。顺境多拍,逆风跑。胜算不高的东西,不要参与。2020年1月,我写了一篇展望2020年的文章,提出了几个胜算较高的交易机会,并得到了验证。2021年初,有读者留言问:有没有像2020年这样明确的预测?我不确定。我只写了《投资明年,五大奥秘》,提出了五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当时认为中国经济会享受上半年的繁荣,但下半年无法判断。

  以股市为例。当时我就想:2021年肯定不如2020年。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消化高估值板块的风险。我线年全年维持极低配置。下半年我和朋友说,不要轻易抄底加仓,等到2022年1月左右。现在形式明确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的表述都是坚定的话。采取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错过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独特秀也没关系。赢是运气,输是平常。心脏上有一把刀。耐心等待。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看到佛系,你可以看得足够准确。

  前景

  2022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宽松基调至少会持续半年。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问题是,2022年下半年政策基调会不会再次逆转?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中观产业层面,2021年很难有这么多重磅炸弹。利润空都不错。与此同时,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召开。2022年政策环境利好,将是平稳过渡的一年。

  而且股市和整个资本市场都会比2021年好。2022年是积蓄能量,准备新一轮大幅上涨周期的一年。有了这个大判断,2022年赚钱的胜率高,抄底的力度不妨大一点。

  风险在于通胀,以及政策在控制通胀和对冲经济下滑之间的权衡。事实上,2021年,有能力提价的上业都盈利了。全球通胀飙升,白酒、榨菜价格上涨,下游消费品价格不可避免,所有价格都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以下是具体投资方向的一些热点问题,供大家参考。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秦朔先生在《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一文中有精彩的论述。这些机遇是未来中国的主线。找到好的投资标的,牢牢持有。新兴经济是老生常谈,也就这么几个:第一是新消费,第二是硬技术(生物技术、芯片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在新消费领域,国货正在崛起。吃喝玩乐各个领域都会诞生一批百年品牌,相当于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和美国人创立的麦当劳、可口可乐、星巴克、阿迪达斯一样。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一级股权投资的资本涌入这些领域,爱喝茶、牛肉面、扫地机器人都是热点。

  在高端消费领域,只要新品牌质量好,价格不是问题,买家也不缺钱。为什么中国人排队买LV?买中国人自己的奢侈品也是满香的。安踏体育收购的日本高端品牌迪桑特在2020年和2021年爆发,核心原因是其品质和价格明显超过耐克/阿迪达斯。耐克/阿迪达斯进入普通家庭,高端人群需要更贵更好的产品。

  从短周期来看,这些热点波动大,风险高,收益高。港股频繁跌破发行价,是为了修正新经济公司的价值。2021年二级市场创新药板块因为估值高经历了50%的回调,但并没有改变优质公司的成长性。2022年迎来低吸机会。

  需要提醒的是,投资创新药是纯风险投资。无论投资二级市场还是一级股权,都要做好投资创新药的心理准备:新药研发成功了就赚几十倍,失败了50%或60%就被抹去。在成熟市场尤其如此。比如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疫苗巨头牛股摩德纳因为创新的mRNA疫苗,从2020年到2021年8月暴涨了40多倍。随着默克公司和辉瑞公司发布新冠肺炎的特效药,Modena的股价自8月以来下跌了52%,而辉瑞的股价飙升了40%。

  如果担心医疗行业的“集体购买”和二级市场估值过高,可以多关注一级股权市场投资的早期创新医疗项目。战胜病毒,治愈疾病,挽救生命,都有赖于医学科技的进步。创新项目在源头的投资价值并没有受到“集体挖矿”的太大影响,其估值低于二级市场,因此很有可能获得高收益。

  股权投资方面,2021年的另一个热点——芯片的短缺催生了芯片相关领域的投资热。长期方向是好的,但是项目太贵,会有价格回报。现在是趁热退出的时候,而不是高估值进场。

  a股市场炒作最热的是超宇宙。可惜的是,99%的元宇宙公司,怎么往上走,都必然要跌回去。宇宙是未来,不是现在。与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相关的硬件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抓住了元宇宙的核心。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公司将会长期胜出。大量有创新模式的公司会昙花一现,只剩下1%。

  随着垄断加剧,创新不足,监管加强,在互联网领域,从2013年开始,国内批量诞生独角兽的好日子不复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爆发带来的这一轮互联网盛宴结束了。未来互联网投资的机会在于出海,复制东南亚和非洲最先进的商业模式,投资区块链和欧美的web3.0(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网3.0)。

  美国股市不会因为加息而。客户遍布全球的大蓝筹股和科技股就没问题了。美股涨跌对a股的影响是短期情绪影响。国内投资者投资美股,大多买中国股票。投资一般股票基本不需要考虑太多美股的大势Beta,主要看个股表现的Alpha。关键是找出哪些股票的基本面可以走出低迷,重回高增长。

  我相信,一些被团灭的教育培训行业的公司,或许可以通过艰苦的转型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谁能走出困境,取决于企业的创始人。就人的可靠性而言,我愿意把赌注押在新东方的于先生身上,希望他走出一片新天地。

  机会很多。水弱的话,只能拿瓢。

  《射雕英雄传》83版主题曲唱道:“问世人,这座山是最高的,还是另有比天更高的高度?至于武功,我不知道自己的世界有多高,也不知道自己的技艺有多独特,但我知道,我找不到更好的谈情说爱的方式了。”

  论投资,不知道哪个好。全在于你想冒多大的风险,回报多少倍,在棋局中做了多少规划。我知道,手握绝技的,都是看江湖沉浮,多看少做,集中一两个机会深耕的人。还有专业和专注,找不到更好的了。

  作者:冀田,领复资本创始人、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家庭投资和家族办公室》一书作者,专注医疗和高新技术投资。

  “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