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助若涵
尝试引入这样一个场景:
你刚甩了难缠的前任,突然在社交新闻上看到他的名字,理由是:杀你妈。在你的微信里,还有你提出分手时他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你等我!
或者,你的一个邻居出国半年了。但是有一天,因为警察介入,她被告知,她的尸体已经在屋子里静静地腐烂了很久。
一身冷汗。
但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最近两天,刷屏了“北大学生杀人案嫌疑人被抓”的事件。
我关注这个案子很久了。
一个在所有人眼中近乎“完美”的北大学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并试图在半个月的准备后肢解她的尸体。
该案的一些细节在当年被泄露,包括:
嫌疑人作案前多次从淘宝上购买刀具、防水塑料布、防霉袋等工具;
他试图肢解,然后用刀砍了头就放弃了;过了十多天,和尸体住一个房间,网上买了34次活性炭,买了19次塑料薄膜和防水布。谢的尸体用塑料薄膜包了大概100层,每层中间都小心翼翼地填了活性炭去臭,才不会腐臭;
在房间练了监视器,可以随时一窥尸体附近的一举一动;谎称带妈妈出国留学,骗亲戚144万;
伪造辞职信为母亲“失踪”正名;一年后的春节,舅舅被人以一种看似自曝的方式叫去接母子俩,母亲谢已遇害的事实也被揭露。
曾经和一个性工作者长期同居,制作视频;被银行的ATM机拍了一次之后,就没有消息了。
具体时间线,请看下图。
经过近四年的逃亡,他在重庆的一个机场因送人被捕。新闻上说他背了30多张身份证。
在后来的采访中,人们陆续了解到一些真相。
包括:
他白天做老师上课,晚上在一家酒吧做“鸭”;买过几十万的彩票;交过女友,生活正常;被抓后睡了一夜,后大哭了一场。
这件事有太多奇怪的地方。
我和我妈关系“很好”。为什么要策划这个杀害我母亲的悲剧?
你为什么要暴露身份,引导家人发现你母亲被杀的真相?
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为什么到案后却去嫖娼、做“鸭”、“自甘堕落”?
而所有的疑问都集中在这个核心问题上——他为什么要杀自己的母亲?
“同性恋”、“母系障碍”和“被性工作者欺骗”…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等到警方的正式解释。
媒体报道称,嫌疑人吴家有精神病史,但如此周密、冷静、有计划的作案,似乎并非精神病发作所致。
是的,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所有的罪行都是邪恶的。但是,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公共事件,自然不是“抓拍”那么简单。走近悲剧真相的意义在于希望更多有潜在危险的人用更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
下面我要讲述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试图还原案件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性格和经历,从而接近真相,背后的秘密。
“他放弃了未来的生活去改变,什么更有价值?”
这是吴对的第一次灵魂拷问。
在我看到和读到的谋杀母亲的案件中,大多数嫌疑人都是激情犯罪。
2018年12月,12岁男孩持刀杀死母亲,2019年3月19日,盐城13岁男孩杀死母亲,2019年3月20日,江苏建湖13岁男孩杀死母亲。大部分原因都逃不过“父母对自己要求太严”“妈妈不让玩手机”之类的原因。
现场还原,几乎所有母亲都在骂孩子,越说越气,儿子听不进去,拿起手边的凶器。
武玉一点也不。
6月底,我在网上买了刀,防水布,塑料布,隔离服,医生护士服,包括菜刀,解剖刀,剔骨刀,切肉刀,锯片等等。很明显,这是为肢解做准备。
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为此可能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他的初衷是什么?
其实是重生的机会。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
有个留学生回国,看到她妈妈在机场等,就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刀捅了她几刀。
母亲倒地身亡,现场一片混乱。
为什么要杀接机的母亲?我们从记者那里得到了答案。
因为出国留学后,妈妈太在意孩子的生活,反而被周围的同学嘲笑。我觉得他不能长大,不能和妈妈分开。
孩子如此痛恨自己,被人嘲笑,无法缓解内心的苦闷,于是渐渐走向极端。杀了我妈,似乎也就意味着杀了我这个软弱、阳刚、独立的自己。
他的目的是重生。
谢玉,这是一样的。
他的出身家庭,他所经历的一切,每一个环节被准确扣在一起后,我们似乎都能窥见一二。
吴谢宇的父亲,在他16岁那年因病去世。
在外人看来,这个父亲性格开朗外向,和儿子关系很好。但更令人惊讶的是“没药花园”微信官方账号中对他们关系的披露。
父亲出轨,被儿子吴意外撞见。
不久之后,他们的婚外情被彻底揭露了。
即使在这短暂的时刻,父亲也对他的婚外情做了最后的告别。
我无法判断知情人的说法是否完全属实,但特别有道理。
但在对邻居家的采访中,他们一致的意见是彼此关系很好。
只是这个母亲,一个中学历史老师,家里唯一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在外人眼里,坚强,清高,保守,忠诚,刻板,道德清廉,有原则。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出轨绝对是一件肮脏和毁灭性的事情。但为了面子和自尊,她还是要咬着牙咽下去。
表面保养得越好,内心越是惊涛骇浪。
试想,一个和自己在一起十几年的丈夫,宁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和爱人说再见。真是女人的耻辱!
而这样的母亲必然会把自己内心的暴力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
丈夫去世后,这样的偏执会逐渐转变为歇斯底里的控制。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在宿舍卫生间将一条毛巾和一条枕巾绑在一起,一端套在脖子上,蹲在地上,用这种不可思议的方法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
在之前的生活中,她别无选择,只能和母亲“绑在一起”:
她6岁丧父,从小跟着母亲生活;
三次,杨妈妈找借口,在大学宿舍和女儿挤在一张床上;
研究生杨牧以“上海情结”为由,带着女儿住在学校宿舍。一起进出食堂,一起走路,睡一张床。室友只好搬出去,把床让给了杨的妈妈。
自杀前5天,学校正式通知杨牧,不允许她使用学校宿舍。
自杀前一天,和妈妈回顾了她的一生。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要是我妈在报考大学的时候能报考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就好了”。
当年的母亲拒绝了她的想法,理由是想让孩子离她近一点。
去大连,学海商法,是建立自己人生的第一条路,却被母亲挡住了。
两次考上外省公务员,因为妈妈我又放弃了;
30岁考上上海海事研究生是她重生的又一次机会,但她又一次失败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亲子关系被称为“恶性共生”。
具体来说,父母不能爱对方,也不能爱自己,所以把孩子当成另类伴侣,或者另类父母。而孩子,自己没有发展的机会,只好把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他们的内心空是空虚的,没有存在感。即使两人怀恨甚至怨恨,但还是离不开对方,奇怪的纠缠在一起。
这也体现在吴的身上。
“注意我微妙的情绪”“我们没有说过话,但给受伤的我发课堂语音”“对任何人都要善良无私,对提问要有耐心,贡献很多时间”“愿意花一个小时和我说话”“记住每个人的生日,及时给他发衷心的生日祝福”…………………………..
敏感,细心,无私奉献,习惯性的把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
其实这种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缺爱的。他本能地补偿别人,希望有一天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
呢?据斜对门宿舍女生说,没有朋友,也不主动和同学交往。“她和父母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探望。”
据她的辅导员说,从来没有参加过集体活动。“每次,她都默默地跟着妈妈,听妈妈说话。”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对独立人格的渴望和满足母亲需求的需要在他们心中纠结。最后,他们对世界和人生失望而死。
同样,同样失去丈夫的谢也是一模一样。
武玉曾几次向他多年的朋友吐露过自杀的念头,但最终,他没有自杀,而是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同样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中间发生了什么?
2018年1月,一封北大学生写给父母的万字信火了。
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却“勒索”父母,12年不回家,用长信“控诉”父母伤害他。
大致内容是:
1.受控的爱:
因为“从小到大,我妈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什么事都按自己的喜好做。”即使出国留学,我依然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导致我“内向、敏感、不合群”,被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
2.情感孤儿:
被外人取笑时,父母反而会训斥自己,从不站在自己一边。不在乎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问题,几次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3.偏执,从不尝试了解自己的内心: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父母总是执着于过去,认为他在国外留学多年,是因为在外面受了创伤,然后打击了家人。
“你的父母是你唯一的孩子。他们把你养大,送你去人人向往的高等学府。所以他们分手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感受?”记者曾经问过这个男生。
“那是他们自找的。”他简单地回答。
事实上,面对这种极度的痛苦,大多数人有两种选择:
断了我们俩的家庭联系,免得对方拖着自己继续毁下去。毁了我们俩。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在痛苦的时候来找我们,在顿悟之后选择了脱离原生家庭。
但是更多的人,像这样的人。
他们不知道自己内心痛苦的真正来源,总是在内心攻击自己。
谢玉和上述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高学历、高智商、高认知。我大概可以判断,被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熏陶了三年的吴,渐渐明白了自己内心痛苦的来源。
看到警方爆出的吴的朋友圈,更能证明这一点。
(吴朋友圈部分)
飞机失事的真相,生命的复制,银河系的秩序…..明明是一个思想认知很高的人。
然而,杀死母亲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
凶手否定世界,自杀者否定自己。从否定自己,到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母亲,到对生活绝望,从有自杀的念头到为了重生而谋杀母亲,这应该是他真正的心路历程。
我看到一个网友说:“问问你自己,就算你和你妈妈有很深的矛盾,你会想杀了她吗?”通常只是疏离和逃避。而且说实话,谁这辈子没有过几次:扼杀自己的情绪,但大多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尤其是你讨厌的人是至亲,更容易“一生气就忘了”。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如果你们相爱,就会互相残杀。
什么情况下必须杀人:杀人无法面对世界;不杀,无法面对自己。
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会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你是哪里人?你要去哪里?
每个人都忙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就更难了。
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成长,但“生命本身”却没有成长。
什么是自我?
一个人的生命自我有真我和假我。
在他杀死母亲的那一刻,吴杀死了他生存了22年的假自我。
虚假的自己是完美的,但从小就被这样训练。为了不让妈妈失望,他必须表现出这样完美的一面。
久而久之,他被训练成在众人面前戴着面具,从来没有一刻放松。他完全隐藏了真实的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即使他不会向他最好的朋友敞开心扉(唯一一次他应该告诉他最好的朋友他想自杀)。
当他杀了自己的母亲,被压抑了22年的真实的自己诞生了。
就算很污,也是真的。
幸运的人,真我和假我逐渐接近,达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分离的虚假自我蒙蔽多年,忍不住终于得到最极端的爆发。
当然是恶行,没有粉饰。
当事件开始被重新揭露的时候,我想到了前段时间papi酱说的话。
她说:人生的顺序应该是自我-伴侣-子女-父母。
很多人一辈子都学不会,善待自己就好。
谢并不明白。她内心感到痛苦,把这种情绪投射到儿子身上,以“共生”的形式把自己和儿子紧紧地绑在一起。
学校里的同事说,谢对学生很好。
朋友还说谢对人不错。
但是她配不上她的儿子。
有人说“她把好的一面留给了别人,把不好的一面带回了家”。武玉不也一样吗?把所有好的留给别人,最坏的恶行留给我妈。
看到一些网友对事件的评论,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亲生母亲。
如果你这么迷茫,那我恭喜你。你很幸运,你有一个相对幸福和健康的家庭。
但还是有那么多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孩子,还没有意识到亲生父母是变相的爱自己。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相反,有些母亲极其自私和神经质。其实跟她是不是妈妈没关系。她只是碰巧是个母亲。而她的所作所为,仅仅因为一个母亲的名字,就全被盖上了赦免的印章,这是不公平的。
前几天17岁少年跳桥自杀,今天杀母分尸,都是被迫复仇。
谢是不幸的。她不应该有这样的悲剧。
而这个悲剧,其实不属于她和她儿子,而是属于整个社会。他们只是承担了千万个感同身受的痛苦,成为少数被稻草压死的骆驼之一。然而,其他人没有成为罪犯和受害者,不是因为我们更高尚,而是因为我们更幸运。
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心有所助,不孤独-
Ps:不仅仅是文章中的主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你心生怨恨,拿身边的人当出气筒泄愤,然后恶性循环,最后自食其果的例子很多。
正如许多报名的学生回应的那样,他们经常会被配偶的一句话突然激怒?然后把小摩擦升级成“流血”的争吵?你会因为配偶的一个小动作而突然情绪失控。最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造成情绪危机。那么如何改善婚姻中的“情感黑洞”呢?减少婚姻纠纷,让你们的关系更亲密?偷偷信任我们后台,告诉你答案。
作者:若涵,资深作家,无怨无悔的经历了所有人生,愿意把温暖带给每一个值得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