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的来历(下元节是鬼节吗)

 问答     |      2022-12-04 02:00

  在民间习俗中,七月半被称为鬼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焚烧纸钱、彩纸电视、衣服、家具等。给他们死去的亲人。

  那么七月半为什么叫鬼节呢?

  其实七月半祭祀自古就有,核心就是祭祖,尽点孝心。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和融合,逐渐演变为鬼节。

  古时的祭祖

  七月半的祭祀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对于农耕的丰收,总是受到神灵的保佑。春夏秋冬有四季,但秋天收获后的“秋味”尤为重要。

  每年初秋,在收获的季节,人们采摘水果,放在盘子里,祭奠祖先供神灵享用,希望神灵保佑来年丰收。

  佛教的影响

  佛教中的七月半这一天被称为“兰花节”。

  佛教大藏经中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据说目连的母亲在得道前就去世了,非常想念她。得道后,我用眼力在地狱中寻找母亲,却发现母亲生前因为种种罪行(杀生、饮食咀嚼、生活奢侈)而进入了饿鬼之路,喉咙细长,肚子像水缸。甚至在我喂我妈的时候,就在我妈眼前,食物变成了一堆木炭。

  连很伤心,向佛祖乞求,希望能救他的母亲。受木莲孝道的影响,佛陀被授予了兰花盆的佛教教义。

  甚至按照规定,僧侣们广泛聚集,在农历七月十五为地狱中的众生准备水果和饭菜。最后,地狱里的饿鬼得到了食物,他们的母亲也免于痛苦。

  佛教徒每年七月半举行“兰盆会”,古代的“秋味”也受其影响,故有“兰盆会”之称。

  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

  七月半在道教中称为“中秋节”,起源于北魏时期的道教。道观在七月半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来给死者翻身。

  道教的“三大官”:天官、地官、水官,分别在“三元日”对天帝查人事迹的罪行进行奖惩。“天官正月十五福袁,地官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十月十五赦罪。”官是地府,考察的重点是各路鬼。

  据说在元朝中期的那一天,地宫打开了鬼门关,接受检查。有活着的亲人的鬼魂回家看他们的亲人,而没有亲人的则四处游荡去看烟火。

  鬼节,出于孝顺的传统美德,人们通过祭祀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节日的名称并不重要。

  你对鬼节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