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春节档电影《长津湖水门桥》在华冠国际影城朝阳路的海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毫无悬念。很多人在朋友圈看过的电影《长津湖水门桥》获得了虎年贺岁档“第一”。
2月7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今年“春节档”票房数据显示,《长津湖水门桥》实现25.28亿元,整个“春节档”票房也达到60.35亿元。另外,官方公告中有个有趣的表述,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历史”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勾起了很多人对“春节档”电影的回忆。
那么,春节档有着怎样的影史呢?近年来,「春节档」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你还记得虎年最后一年在电影院看的哪部电影吗?如果印象已经模糊了,也没关系。跟随我们的梳理,让我们一起穿越12年“春节档”的光影。
2010年,农历庆祝虎年。
今年,国内电影市场的焦点是“贺岁片”。1月4日,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阿凡达》登陆内地影院。这部卡梅隆花了14年时间打造的3D大片,上映后一片狼藉。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占据了全国各大影院的银幕,并创下了当年内地电影票房的新纪录——13.4亿元。这个记录直到四年后的《变形金刚4:灭绝与重生》才被打破。
上映十年后,《阿凡达》在内地电影市场再次上映。图为2021年3月21日,北京英皇电影城《阿凡达》观影提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破纪录的票房也让市场第一次真正关注到“春节档”的商业潜力。
相对于“春节档”年三十到初六的七天时间,2010年前后,“贺岁档”作为商业片的主战场,时间限制更为宽泛——业内的共识是11月底到次年3月初。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阿凡达》的火爆一直持续到春节。7天的春节假期贡献了超过1亿元的票房,成为期内“第一”,也引爆了整个“春节档”市场。
2010年《春节档》整体票房达3.39亿元。
当然,《阿凡达》给内地电影市场带来的意义大于商业上的成功。不仅促使人们在春节期间进入影院,也拉开了内地影院银幕尤其是3D银幕建设的序幕。据统计,在电影上映前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电影院的3D银幕数量从330块跃升至970块。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银幕6667块,全国银幕总数达82248块,位居世界第一。
继《阿凡达》之后,春节的另一次质变是在2013年。
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周星驰执导的电影《西游记之降魔篇》在这一天上映。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波回忆说,原本因为制作档期而入选“春节档”的《西游记之降魔篇》,意外引起了全国的观影“狂潮”——该片打破了同期多部中国电影的内地票房纪录。
图为2012年11月20日电影《西游记之妖魔化》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3年情人节大年初五,《西游记之降妖篇》单日票房突破1.22亿元,成为“春节档”首个单日票房过亿的华语电影。最终,该片在“春节档”七天内票房收入5.3亿元,全时段总票房升至7.8亿元。
从此,“春节档”中国电影开始称霸。2014年《西游记》《澳门风云》;2015《天道英雄》《狼图腾》;2016美人鱼;2017年《西游降魔篇》《天竺大闹》……春节档票房也开始攀升,2014年14.5亿元,2015年18.1亿元,2016年30.8亿元……2021年78.22亿元,2022年60.35亿元。
2018年是“春节档”的第三次质变。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在这一天上映的《红海行动》成为众多喜剧题材中的票房黑马,成功将战争题材的“新题材”电影拉入春节档。最终凭借《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获得当年票房第三名。今年,人们在记住《红海行动》的同时,也记住了导演林超贤的名字。这个名字,几年后,又出现在《长津湖》系列的两部作品中。
张文波表示,《红海行动》的意义在于让《春节档》的电影题材进入“百家争鸣,放手一搏”的时期,不再有喜剧片。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春节档》票房“头牌”的《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2021侦探唐人街3,悬疑片;2022长津湖水门桥,一部战争片…
未来,《春节档》会迎来哪些题材,会涌现出哪些黑马?目前无法预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春节档”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市场最重要的商业时段之一,也成为各类电影追求创新和突破的试验田。([财经译者]黄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