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建筑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成为当地文化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福建土楼,又名客家土楼,圆形土墙,排列整齐的小窗,只留一扇门供人进出。虽然外表平平无奇,其实里面有个洞。它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厚厚的墙壁可以有效抵御外敌。相传这种土楼是闽南人为了防止土匪作乱而修建的产物。
而且这些土楼多为家族所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观念,又在圆形设计中有团结互助的寓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如果说福建土楼是抵御外敌入侵的产物,那么湘西吊脚楼就是人与自然对抗的象征。吊脚楼有两层以上,一层是雕空,上面一层是住人的地方。
由于当地依山傍水,强降雨导致环境潮湿。为了避免被淋湿,最大限度的利用空,吊脚楼应运而生,让人不禁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高人一等。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他们居然能想到这么精致的建筑。
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洞穴也是如此。这种独特的居住形式与猿人的“动物般的窑洞”颇为相似。在黄土高原上,一排排洞穴看起来很壮观。
这种居民形式的出现,不得不提黄土高原的环境因素。黄土高原多风多尘的环境使人们经常受到沙尘的困扰,于是人们依靠土坡挖掘洞穴,避免风沙的侵扰,洞穴冬暖夏凉。根据建造方式的不同,窑洞又分为压窑、沉地炕院窑洞和箍窑等。
图携程社区@签约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