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冰箱质量怎么样(星星品牌的冰箱质量怎么样)

 问答     |      2022-11-27 16:28

  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冷链市场的扶持力度,政府发布的《冷链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大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链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主营业务为制造冷链设备的明星冷链于2022年7月1日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星星冷链成立于2010年9月,主营业务为冷链设备的制造和生产。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商用制冷设备、商用厨房制冷设备、家用制冷产品、冷库工程建设服务及配套设备,以及医疗产品和其他产品。

  其中,商用制冷设备是公司的主要产品。2021年该产品销售收入32.03亿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56.63%。同期商用厨房制冷设备和家用制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2.84亿元和9.64亿元,占比分别为22.71%和17.06%。

  从行业来看,星冷链属于冷链设备行业,是冷链行业的上游。从应用场景来看,冷链设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场景。一个是生产储存的预冷设备,一个是运输配送的冷冻运输设备,第三个是超市、家庭、餐饮、酒店、医疗等场景的终端保鲜储藏设备。

  明星冷链主要产品为第三类,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类冷柜产品。公司商用制冷设备主要包括便利店、冷冻商品店的冰箱、大柜,以及超市使用的冻肉柜、风幕柜等。厨房制冷设备主要是蛋糕店、餐厅使用的厨房冰箱。家用制冷产品主要是家用冰箱和家用电冰箱。

  过去几年,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食品的储存和新鲜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柜产品的销量不断攀升。根据奥维云网披露的数据。com,2016年中国冷柜行业零售额为104.7亿元,2021年增长至123亿元。全行业零售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得益于行业零售额的稳定增长,星冷链营业收入水涨船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91亿元、53.13亿元和57.50亿元,三年间公司营收增长15.20%。但随着公司营收的稳定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降。2019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1亿元、1.72亿元和1.73亿元,三年内归母净利润下降49.26%。

  对于归母净利润下降,星冷链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毛利率较低。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49%、17.29%和16.53%。

  从原材料来看,明星冷链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终端原材料为铜、铝等大宗商品。在2020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下,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涨,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攀升。

  明星冷链原料采购量最大的三个品类是压缩机、普通钢板、异氰酸酯。2021年,这三类产品的采购金额分别为5.32亿元、4.87亿元和3.01亿元,占公司采购总额的14.49%、13.27%和8.21%。

  从采购价格看,压缩机采购价格从2019年的117.26元/台上涨至121.10元/台,普通钢板价格从4.87元/kg上涨至6.52元/kg,异氰酸酯从10.56元/kg上涨至15.75元/kg。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星冷链的三大产品价格只是略微提高了商用制冷设备的价格,商用厨房制冷设备和家用制冷产品的价格甚至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商用制冷设备价格为1068.84元/台,2021年上调至1115.72元/台。与2019年相比,价格仅上涨4.39%,远低于同期原材料价格涨幅。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星冷链很无奈,反映出公司在客户面前议价能力弱等缺点。

  此外,公司增长乏力也令人担忧。冷链行业是国家支持的,但是国家对冷链行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冷链物流和冷库的建设上。根据华晶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2016年公司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210亿元,2021年增至4184亿元,五年市场规模增长89.32%。冷库容量从2017年的3609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522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9.7%。

  明星冷链从事的冷柜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缓慢。2016年冷柜零售额104.7亿元,到2021年将增长到123亿元。五年内,市场规模只会增长18.26%。

  2022年上半年国内消费普遍低迷,冷柜销量增速进一步放缓。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冷柜全渠道零售量为532.2万台,同比仅增长3.1%。

  由于冷柜行业竞争激烈,明星冷柜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明星冷链冷柜市场份额为11.30%,较2020年下降0.40%。从行业增速和市场份额来看,明星冷链的增长令人担忧。

  星冷链董事长叶贤斌涉嫌受贿被批捕。招股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为叶贤斌。2011年2月,叶贤斌以900万元薪酬出任明星投资董事长。2015年,叶贤斌被江门市检察院批准逮捕。

  对于叶贤斌被捕一事,有投行人士曾公开表示,逮捕不是判刑,可能不会成为IPO的障碍。北方长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因行贿罪被刑事处罚,但公司仍顺利过会。

  (作者:段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