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吃粽子和喝雄黄酒时,中国人都会想起端午节的起源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战国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
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但他从小生活在民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穷人非常同情。公元前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带领秭归乐平的运动员奋力一战。从此,他出人头地,走上了仕途之路,实现了精忠报国的宏愿。
从春秋时期开始,楚国就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战国时期,楚国大将赵阳打败魏国后,楚国逐渐成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当时其社会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不改革将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屈原受楚怀王任用,重视任用好官和人才,坚定地实行法治。屈原的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不少旧贵族因为这次变法而受损。大家对屈原都有仇恨,都在等待消灭他的机会。后来,当更多的人惹他时,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最后,在奸臣的谗言下,楚王免去了屈原的官职,先后流放到北汉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田攻占了楚国的首都,死在了自己的家乡。眼看着自己的家国沦陷,却无力救国的屈原悲痛欲绝,选择留在了自己的家国。写完巨著《怀沙》后,悲愤交加的屈原投石自尽,投河自尽。
人们听说后,就划着船去朱江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是什么也没找到。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作为纪念日。
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已经成为中国人每年必过的传统节日。
屈原的爱国壮举不仅感动了人民,历史学家司马迁还为屈原写了传记,评价他:“其言谦,其志洁,其行诚。”班固认为:“他虽不是智者,却是一个绝妙的人才!”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是无数先烈生命和鲜血的结晶。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感谢祖国为我们保驾护航,感谢党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
记得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浅层次的孝是孝敬父母,中层次的孝是侍奉君王,最高层次的孝是传于后代,让父母继荣。”
我在想,如果我们不能像袁隆平、南、杨利伟那样忠于国家,但我们可以孝顺父母,忠于党,忠于本职工作,做一个敬业的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