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最新情况最新消息今天(香港病毒感染消息)

 问答     |      2022-11-22 05:51

  香港医务卫生署署长陆崇茂昨日指出,每天仍有数千宗确诊个案对高危人群构成威胁。加上新病毒变种的威胁,现阶段的疫情对香港来说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卫生局副局长李夏音昨天宣布,下周四(17日)起进一步放宽社会距离措施,包括将顾客必须戴口罩的场所改为被动检查疫苗通行证,如游戏中心、公共娱乐场所、游乐场所、商场等。但餐馆、溜冰场、剧院等可以摘掉口罩的地方,依然保持主动巡查。此外,政府营地和其他户外娱乐设施将重新开放。

  制图:肯宗

  随着七人橄榄球赛和大型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社会上要求取消防疫措施的呼声与日俱增。医疗卫生司司长卢重茂昨天在博客上强调,要根据一揽子本地数据和全球情况来做决定,而不是一两个活动或一两个人。他指出,每天数以千计的确诊个案仍对高危人群构成威胁,加上新病毒变种的威胁,现阶段的疫情对香港来说仍是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陆崇茂指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近日将新冠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继续构成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仍然强调,应加强对病毒的全球监测,扩大检测和治疗,并为高危人群提供疫苗保护。他还表示担心,各国,特别是北半球的国家,在面临冬季高传播季节之前,应取消所有公共卫生和社会距离措施。

  陆崇茂认为,新冠肺炎对全球人类健康的威胁并没有解除。他指出,奥米克隆既不是埃博拉,也不是非典,甚至不是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病毒株,但它不是普通的流感。最近,数以千计的确诊病例仍然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今年,已有10名11岁以下的儿童在感染后死亡,比季节性流感导致的平均每年2至3名儿童的死亡率高出一倍多。这也可能影响公共医疗系统的运作。加上新病毒变种的威胁,当局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仍是现阶段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他重申,当局会一如既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并按照“科学为本、精准抗疫、风险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在确保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在疫情持续稳定的情况下,逐步允许更多社会经济活动恢复,以经济动力平衡风险。

  市场等。不会再主动查疫苗了。

  昨日下午,医疗卫生局副局长李夏音(中)在疫情简报会上宣布,港府将进一步放宽社会距离措施,指定需戴口罩的场所如街市等,改为被动查验“疫苗通行证”。记者冯摄

  随着香港疫情持续稳定,医疗卫生局副局长李夏音昨日宣布,下周四(17日)起进一步放宽社会距离措施,包括将顾客须戴口罩的场所改为被动检查疫苗通行证,如游戏中心、公共娱乐场所、游乐场所、商场等。但餐馆、溜冰场、剧院等可以摘掉口罩的地方,依然保持主动巡查。此外,政府营地和其他户外娱乐设施将重新开放。

  有些地方还是要主动查疫苗。

  李夏银说,将顾客参加活动需要佩戴口罩的指定场所改为被动查验疫苗通行证,包括游戏中心、游乐场所、公共娱乐场所、集会场所、麻雀天九场所、活动场所、理发店、发廊、宗教场所、商场、百货商场、市场和集贸市场、超市等。没有必要主动检查场所。人们只需要扫描一下,安全出行,执法人员还是会检查的。政府经营的市场改为被动查验疫苗通行证,安心出行。门口不会有专门的人来检查他们,这是符合私人市场的。

  至于允许顾客摘下口罩的场所,包括餐馆、酒吧和酒馆、浴室、健身中心、电影院和允许顾客吃喝的演出场所、聚会室、美容美发、按摩院、夜总会、歌厅、运动场所、游泳池、游船等,仍保持主动查验疫苗通行证。有“黄码”的人可以进入被动审计处所,主动审计处所则不能。

  李夏音说,户外场所空通风好,感染风险低。所以室外体育场、马场、观众都可以吃喝。政府还将重新开放其营地和户外娱乐设施。此外,健身中心每个活动组维持最多12人,但不再要求每组间隔1.5米,改为每组间隔1.5米。

  李夏寅强调,当局在制定防疫政策时,会检视诊断趋势、变异病毒株的传播、严重死亡情况、医疗系统的承受力以及一些看得见的外部风险。有些活动具有高风险,因此应加强控制。

  保持面膜保养。

  李夏银重申,政府现阶段无意解除口罩令。她强调口罩是降低传播风险的有效工具,并引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文献称,美国有地方撤销了口罩令。15周后,每1000人中有45人被确诊。这个事实反映了使用口罩的必要性。她重申,任何涉及摘掉口罩的主动交流都存在高风险,因此当局需要做出评估。

  来源:中通社

  业界对餐馆、美容院等场所仍被列为主动“疫苗通行证”感到失望。香港餐饮协会会长黄家和希望政府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除了允许“团进团出”的游客进入餐厅区域用餐,其他有“黄码”的人,比如商务旅客,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待遇。

  【商报点评】科学精准,防疫风险可控,便民利民。

  特区政府昨日宣布再次放宽防疫限制:下周四,商场、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发廊等需要戴口罩的地方,不用主动查验“疫苗通行证”,有“黄码”的人也可进入;对于餐厅、酒吧、卫生间等需要摘掉口罩的场所,保留主动检查的安排。总的来说,香港防疫的大趋势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有序放松,稳步走在全面常态化的道路上。之所以暂时保留口罩秩序和红黄码,是因为现阶段疫情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根据科学原则妥善管理风险。大家要积极配合新措施,为政府进一步放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空。

  最近,随着当局实施“0+3”入境政策,集会限制放宽至12人,香港真的忙起来了——外国客人多了,街道拥挤,酒楼生意增加;金融科技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国际七人橄榄球赛的成功举办,也发出了“香港回归世界舞台”的信息。正因如此,市民和工商界普遍希望政府能再接再厉,尽快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实行“0+0”,让香港早日“回到疫情前”。

  不可否认,香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但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医疗卫生司司长卢重茂昨日在博客上指出,今年以来,已有10名11岁以下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死亡,比季节性流感导致的平均每年2至3名儿童死亡率高出一倍多。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在最近的会议上仍将新冠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强调,新冠肺炎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并重申当局是根据当地数据和全球情况做出决定的,而不仅仅是一两次活动或一两个人的评论。

  客观地说,路冲-毛的论据是充分的,令人信服的。毕竟我们每天的确诊病例还在5000到6000的水平,过去一周已经有几十人死于疫情。此外,冬季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很快会对医疗系统产生双重影响。怎么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诚然,全面正常化是各界的共同期待,但不是简单的口号。具体实施还必须尊重科学,重视数据,避免过于激进,兼顾安全性和规范性。

  来源:中国新闻社

  特区政府一直努力的,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放松,为经济民生创造最大的空空间,尽可能的便民利民。例如,当局特别为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旨在有序吸引海外游客,重振香港的“活动之都”地位;例如,在“0+3”政策下,当局允许有“黄码”的入境旅行团进入指定旅游景点和指定餐馆的隔离区用餐,这有利于旅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复苏。这些严谨而灵活的措施是一剂强心针,可以为尚未走出疫症阴霾的香港增添活力。应该说他们是值得肯定的。

  疫情短时间内无法结束是客观现实。要想战胜疫情,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当局不断完善精准防疫措施,减少对社会造成的不便,尽可能方便经济民生活动;广大市民应积极配合,防止冬季疫情反弹,造成更多患者死亡。只要大家适当控制风险,回归正常的步伐是可以加快的,那么回归正常通关,摘下口罩,自由呼吸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香港商报评论员林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