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体育中考字数同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王赢(特约评论员)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提高分值,达到与字数同分的水平。“目前全国有一个,云南省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达到100分,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立即开始了高考体育评分的研究。”
中考达到同等分数水平,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陷入应试教育漩涡的中小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重视学校体育,不仅仅在于体育成绩的提高,更在于观念、师资、评价等方面的突破性改变。
第一,统筹中小学教育,摆脱体育是副科的思想。虽然体育成绩有所提高,但由于体育课时少,平时考试评价差,体育在一些中小学仍被视为辅修课。不打破这个观念,对体检分数提高多少都没什么帮助。事实上,在中小学教育中,国家规定的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主课和辅课之分。不管中考考不考,不管考多少分,体育课都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圆满地开好。
中考成绩提高后,要防止“重初中轻小学”的现象。由于小升初实行划片招生的做法,所以不存在考试这一说。一些小学为了在期末考试中对文化课成绩进行排名,可能会把体育当成辅修课,导致小学和初中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脱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还会导致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下降。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必须改变中小学乃至家长的观念。
第二,要下大力气匹配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是制约体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课发展不畅与专业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农村中小学。
如果中考体育成绩和字数之外的相等,而专业的体育老师又不能为农村学校补上,必然会造成城乡学校体育成绩的较大差异,影响中考的公平公正。因此,师范院校应尽快扩大体育专业招生计划。各地教育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一批有专长的优秀运动员从事中小学体育工作,下大力气为学校匹配专业体育教师,均衡城乡学校体育教师资源。
第三,要加强过程管理,稳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中考成绩,不能靠高三临时突击,也不能搞“刷题”的重复训练,把“素质体育”变成“应试体育”。而是要指导教师按照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和训练。
因此,学校应搞好体育校本教研,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外训练质量。要加强体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通过听课评课和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考核机制,改进日常体育考试考核方法,科学评价体育教师绩效,合理核定体育教师绩效工资,激发体育教师积极性。
第四,做好中考体育评价改革,为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考体育和字数的平均分,意味着体育将在中考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体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和相对客观的评价规则,就像寥寥数语一样。因为评价标准比较模糊,再加上考场上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学生的体育成绩可能不够客观真实,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
中考成绩提高后如何评价打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王登峰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中考的方向,要进一步扩大它的分数和影响。同时,有必要对高考体育素养如何评价和评分进行研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做的工作。”为了使“达到与中考字数相同的分数水平”的政策发挥作用,必须尽快拿出一个科学的中考体育评价方案。
(作者王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这是蒲公英评论网站的第一部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