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施工准备1,场地平整
根据施工场地的特点,将场地平整、夯实,作为施工平台。
2.桩基放样
测量桩位和地面标高。桩放样时,桩位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在距中心2m处的桩前、后、左、右侧设置护桩,以便随时检查桩中心和标高。每台钻机都配有经过测试的测量绳,随时检查钻孔深度。
3.衬垫的嵌入
护筒由6mm厚的钢板制成,内径比桩径大20cm,周围用粘土夯实。套管顶部高出地面30cm,套管长度不小于1.2m
4.桩位审查
测量放样和套管埋设后检查桩中心位置是否正确。
5、机械设备计划
6.钻机型号
本标段桩基类型主要为摩擦桩和嵌岩桩。桩基总数575根,总长9927米,平均桩长17.3米,综合考虑,主要采用冲击钻机。
3.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坍落度:要求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为180mm ~ 220mm。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本身可能收缩较大,结构容易开裂;太小,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和易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不离析、不泌水,有利于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凝结时间: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施工中出现冷缝,要求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6小时。
第二部分、成孔工艺
2.1机械成孔施工工艺
(1)桩基定位测量:根据现场移交的测量定位点,引测桩基坐标和标高,核对无误后进行标记和编号。
(2)挖埋护筒:钻孔前,为保证设施的稳定和孔的不偏斜,将圆形钢护筒埋于地下,埋深不小于1.00米,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5厘米。钢衬由厚度大于8毫米的钢板制成,上部设有溢浆孔。
(3)冲击钻就位后,校正锤的中心应对准衬管中心,行程0.4 ~0.8m,并及时加石子和泥浆护壁。直到尾管下沉3 ~ 4m,冲程可增加到1.5 ~2.0m,随时测量和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钢丝绳的损坏情况、夹紧机构的松紧情况和转向装置的灵活性,以防掉钻。
(4)泥浆循环系统的相关要求
①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池、无泥浆池、泥浆输送管道和钻渣分离装置组成,并应有排水、废姜和外运通道。
②泥浆池应建在便于清理且不影响施工现场的地点。体积应大于钻孔体积的1.5倍,并应有两个以上的泥浆池,以保证在不停钻的情况下,渣能被清理和轮流使用。每个沉淀池的容积不小于6m。泥浆池的大小取决于现场,一般不小于一个钻孔的体积。
③配制泥浆应选用优质粘土。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清除钻渣,并测量泥浆的粘度、比重、含砂量和胶体比,以便随时调整泥浆性能。
④泥浆性能指标
泥浆比重:正循环钻机入孔泥浆比重为1.1 ~ 1.3,反循环钻机为1.05 ~ 1.15。
入井泥浆粘度:16 ~22Pa。s在一般队形中;松散易塌地层一般为19 ~28Pa。S
含砂量:新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低于95%
PH值:应大于6.5
冲击钻施工示意图
(5)用冲击钻钻孔的注意事项
1)钻机就位前,应检查钻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主要机械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钻机就位后,应平稳,无位移和下沉,开口的孔位必须准确。
2)锥体钢丝绳与钢套管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mm。提起锥头时,应平稳,不得碰壁和孔壁。
3)钻孔作业必须连续,并做好钻孔施工记录。应经常检查和测试钻井泥浆,任何不合格的泥浆应随时纠正。注意添加新的混合泥浆。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泥浆的流失量较小,水头应始终保持在2m左右,以防止孔壁坍塌和掩埋钻头,保证钻孔桩的成孔质量和速度。
4)钻进过程中,每隔3-5米检查一次钻孔直径和垂直度,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取渣样,经鉴定后记录在记录表中,并将实际开挖地质柱状图与设计地质剖面图核对。根据实际地层变化,采用相应的钻进方法和钻进速度,保证成孔质量。
5)钻进过程中,现场施工队要相互配合,随时观察泥浆浓度和进出孔口泥浆颜色的变化,根据地层情况随时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和进浆量。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大量漏浆,必须采取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防止漏浆过多,造成孔壁坍塌。如果打孔机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小心操作,判断孔内异常情况。如果有大的裂缝,空孔,减缓压力,记录裂缝,空孔等相关参数。
(6)成孔检查
钻孔检查:钻孔检查包括套管的中心位置、倾斜度、底部标高、深度、直径、顶部标高等。孔的中心位置应在100米以内,孔径必须大于设计桩径,倾斜度小于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对于有偏差的桩孔,及时纠正(如下图所示)。
第三部分、清孔
验孔:用验孔仪检查桩位、直径、深度和清孔情况。
清孔:不仅清除孔底的泥沙和淤泥浮土,从而减少桩基的沉降,提高承载力。
正循环清孔:一般适用于淤泥层、砂土层和基岩中施工的桩孔。
方法:首先将钻头提离孔底80 ~100mm,输入比重为1.05 ~ 1.08的新泥浆进行循环,用大量悬浮在桩孔中的钻渣置换泥浆,并清理孔底。
清孔后达到的标准
①人工排出或泵出孔内的泥浆中未发现2 ~ 3 mm颗粒。
②泥浆比重不是1.03 ~ 1.1。
③含砂量小于2%
④粘度为17~20pa·s
⑤灌注水下混凝土前的允许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桩:沉积物厚度小于或等于5cm,
摩擦桩:沉渣厚度直径≤1.5m,直径≤20cm;对于直径> > 1.5m,>或桩长> 40m或土质差≤30cm的桩。
第四部分、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钢筋施工工艺
保持架采用集中加工的方式。根据设计图纸切割和焊接钢筋。焊接前应将主筋弯曲,以保证焊接后主筋同轴。双面焊接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d。主筋用大于502的焊条焊接。焊缝饱满无砂眼,焊渣或焊瘤应及时打掉。
2.钢筋笼的制作:
焊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双面焊接:
长度≥5d(单面≥10d),焊缝宽度≥0.8d,焊缝宽度≥ 0.3d
②闪光对焊
A.接头周边应有适当的粗糙部分,毛刺形状均匀。
B.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C.接头的弯曲角度不得大于3°。
D.接头轴线mm
钢筋笼制作的允许偏差
(1)计算基础护筒顶部和桩顶钢筋笼标高处的吊筋长度,并挂入吊筋
或钢管或方木,支撑在坚实的基础上,防止下沉。
或上浮,确保钢筋笼位置符合要求。
②在吊装钢筋笼前,用检孔仪检测钻孔桩基础的垂直度。
探孔器:直径为桩基直径;长度为4d。
钢筋笼现场焊接延伸示意图
桩基钢筋笼制作时,钢筋笼伸入系梁(承台)内的钢筋用胶带包裹,防止钢筋锈蚀。
1.桩身完整性测试管的安装
①为保证本工程桩基混凝土的完整性,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管采用DN50镀锌钢管;镀锌管采用螺纹连接,螺纹用麻包裹,防止渗漏;
②本工程桩基采用三根镀锌钢管;镀锌钢管均匀安装在孔桩钢筋的内部测量中,在环形钢筋的三个点(如下图所示)安装三根镀锌钢管。镀锌钢管和孔桩钢筋每隔1m/捆绑扎固定,螺纹接头两端固定。
第五部分: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1.导管水密性试验
首次使用导管前,应进行导管的水密性试验。导管在平地组装连接牢固后,导管口应封闭,并留有注水孔。用水泵将导管注满水后,应使用空压机对导管加压。ф 1m桩基长60m,应加压至0.5 ~0.8MPa,压力表读数不降低,导管表面不滴漏,导管不漏水。水密试验结束后,从下到上拆卸管道,以便组装孔位置的管道。
2.导管水密性试验
3.安装导管。
根据孔的深度,现场技术人员进行配管,确保导管底部距孔底30cm ~60cm,顶部略高于钻机底座。安装导管时,应分段拧紧,防止导管松动漏浆或脱落更严重。从下到上对导管进行编号和记录,并计算导管的总长度。
4.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采用直径200 ~250mm,底管长度不小于4m的导管,接头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为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 ~ 220mm;水泥用量不小于360kg/m3;水下混凝土含砂量宜为40% ~ 45%,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 < 40mm。为了改善工作性和强度,水下混凝土应掺入添加剂(减水剂、泵送剂、絮凝剂等。).
5.本工程混凝土浇筑主要为水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灌注的超前管口必须配有防水塞,用与桩混凝土同等级的球胆或细石混凝土制成,以保证混凝土下降时与孔内泥浆隔离。在混凝土浇筑开始时,应确保混凝土导管的底部和防水塞的顺利排出。混凝土的初灌量应能保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 0.8m
导管的埋深应保持在2-6m之间。
——太小容易造成导管进水,太大容易造成“埋管”。
导管的初始位置,第一块板中混凝土的用量
导管到孔底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为20 ~40cm。
–过大–不利于带起泥沙,底部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
–太小–很容易堵塞管道。为防止导管进水,导管在第一批混凝土中的埋深应不小于0.8m。
水下混凝土浇筑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最佳持续时间为6小时。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每根桩的浇筑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初凝的初凝时间来控制,并控制提管速度。应指定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和导管内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差,并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应控制在0.8m,在灌注完桩芯后,由于机械桩的泥浆和水多,桩头的大量泥浆要清理干净,在桩芯初凝后对桩头进行凿毛,使桩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