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改善关系开始。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更好的配合自己,首先要把改变他的重点放在改善你和他的关系上。有些家长一听到有人“抱怨”或者看到孩子的不当行为,就会小题大做,恨铁不成钢。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不礼貌或者不好的行为。这时候如果家长不顾场合,不顾情况,一个一个的纠正,结果只会是家长和孩子都难受。父母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或者坏爸爸,而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敢尝试或者自卑。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矫正工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正确的做法是每天给孩子一两次积极的回应,或者在某件具体的事情上给予表扬,用积极的心态去爱和关心。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简单的赞美,胜过一堆唠叨的指责或过多的物质奖励。因为孩子是有表达能力的,一句温柔的夸夸,他们会很开心,精神上也很满足。家长也可以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对改善亲子关系很有帮助。只有关系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才容易改善。
2.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妈妈要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穿衣服等。所以,当宝宝长大后,他很难做到妈妈以前做的事情,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或者有了依赖的心态。但是当妈妈比较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怎么穿衣,自己拿瓶子喝水等等。但一定要向宝宝传达“他有能力做到”的信息。让他完成尽可能多的小任务,让他成为你的小帮手。对于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妈妈也可以给宝宝一些建议,而不是亲自上阵为宝宝处理问题。比如宝宝和孩子发生矛盾,鼓励他去说服对方,哪怕是简单的语言,而不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相信在做事的过程中,宝宝会得到锻炼,妈妈会得到难得的片刻休息。
3.保持冷静,学龄前儿童,无休止的看电视,晚上不肯睡觉,早上赖床等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母亲通常会遇到孩子哭喊的反抗,母亲难免会发脾气,从而开始又一轮的吵闹竞争。这并没有促进孩子和你合作,只是让双方更加愤怒,或者说让孩子懂得坚持和胜利。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父母要保持冷静。那怎么做更有效呢?父母可以告诉他,不能接受他现在的行为,给他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让他二选一。比如说,坐在地上作弊是不对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诉我你的想法。
4.父母要知道,竞争或奋斗需要对手,没有对手,竞争或奋斗就没有意义。孩子小的时候会发现矛盾有时候就像拔河比赛。如果在拉锯战中松开绳子,他虽然会痛苦地倒下,但最终会停止反抗我,放弃战争,从而让他注意自己的行为,最终改变这些不良行为。